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书荒阁 www.shuhuang.info,最快更新被逐出中原,反手灭黄巢兴大唐最新章节!

    论规模,永寿寺比不上相国寺;论渊源,它是大足年间才修建的,到现在不过两百年。虽然也勉强能算一座古刹,但比起那些什么大慈恩寺、青龙寺、荐福寺来说,它显然还是不能进入长安一流名刹的行列。

    所以来这里的香客其实有限。

    烧香之余,香客们多半也会去寺旁游玩,看看西域杂技,买些妇人家的水粉,也有人就来叶家棚子看戏。叶厚生夫妇的弄参军倒还是那样精彩,常常是彩声不断,这时候跑去收银子的叶娘温,白皙的脸上就满是笑容,各种碎银一天下来也有两三百文钱。只是京城米贵,各种物价都不便宜,刨去各种吃喝用度、人情往来,一个月顶多能攒下一贯钱。

    叶友孝不会唱戏,也不好意思去收银子,只管凭着两条铁脚板,长安的东市、西市,可以说一百零八坊他几乎都跑了个遍。好几回回来的晚了,都被阿姐责怪,有时候连阿娘也免不了絮叨几句,语重心长教育自己莫要变成浮浪子弟,家中这点用度,可是不够花销的。叶友孝一边听阿娘絮叨,一边却想着穿越前,我这么大的孩子,谁家不是惯着养啊?

    阿姐现在和他丝毫都不生分,但凡回来的迟了,他最怕的就是阿姐伸手拧耳朵,那是真的疼。当然想躲开,可是阿姐身手敏捷,自己好像都没法避开,也是郁闷。

    幸好义父倒真是宽容,从来没有说过他重话。有次阿姐急了,要阿耶好好说说友孝,让他懂点事。阿耶想了想说了句名言:

    “船到桥头自然直!你们放心吧,我看友孝将来,肯定有出息!”

    叶家母女对家主是极其信任的,听叶厚生说了这句话,母女俩也就对叶友孝放开了一些管教。这一来反倒是叶友孝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:毕竟是个男孩子,整天这么闲逛,好像也不是个出路。

    终于有一天,叶厚生提出要叶友孝来棚子里看戏,也算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。这一看戏他才发现,阿姐的“啭弄”,一条清亮的嗓音,真是天生好歌喉;一条横笛,更可说响遏行云。“啭弄”之后,阿耶阿娘开始表演正戏“弄参军”,不仅仅滑稽可笑,阿耶的功夫也蛮好,在戏台上翻滚跳跃,时不时引来看客喝彩。最让他意外的是阿娘,居然身形灵便,捉弄义父的时候毫不手软。

    不过看得多了,叶友孝也笑不出来了,习惯了,也就那些看客,兀自哈哈大笑,时不时还喝彩。

    这样的乏味生活也过了大半年,冬去春来,大户人家都去踏春,小户人家也免不了来寺庙里烧香磕头,这样闲了许久的叶家,又重新热闹起来。正月十五那天,一天就收了差不多一贯钱,全家都开心的不得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,叶家棚子进来了一位女客。

    和其他香客一样,这位女客也是来烧香拜佛的,之后顺路走到叶家棚子,听到里面的喝彩声,她也就带着女伴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这女孩身段高挑,长相甜美。她头戴义髻,面绘浓眉,脸上贴着翠钿和翠靥,雪白脸颊有些晕红,作酒晕妆。两只明眸藏在长长的睫毛后,石榴红的薄嘴唇,言笑时便会露出雪白的贝齿。从穿着上看不出女孩的来头:上穿一件团花纹桃红衫子,下穿一条团花纹黄裙,披着个皂罗帔子。这平常打扮,偏偏在这女孩身上,就格外显得婀娜多姿,气质高雅。

    她身后的女伴却是另一种风情:长相淳朴但个子比她还高,竟然将近六尺。头发梳成简练的倭堕髻,虽然和女孩一样也是脸上贴着花钿,却看不出一点妩媚。折枝花纹红裙旁,居然挂着一柄利剑!大概除了“青春少女美”之外,她身上再也找不出吸引人的地方了。等她“徐娘半老”之时,只恐风韵再也无存。

    正在无聊看戏的叶友孝立刻被吸引了。这俩什么人啊?

    这时的阿姐正在“啭弄”,清唱着薛能的一首《柘枝词》:

    意气成功日,春风起絮天。

    楼台新邸第,歌舞小婵娟。

    急破催摇曳,罗衫半脱肩。

    薛能的《柘枝词》是阿姐最喜欢的诗词了。听义父说,在薛公之前,阿姐只有一支横笛,呜呜咽咽吹上一阵,算是告诉看客们,精彩搞笑的参军戏即将开始。也就相当于一个“暖场”的作用了。但是有了《柘枝词》之后,阿姐那清脆嘹亮的歌喉才算是有了用武之地,边舞边唱,媚眼如丝,笑靥如花,顿时吸引了大批看客。有好事者索性给阿姐取了个“叶柘枝”的名字,叶友孝倒是觉得这诨名比本名好听多了。什么“娘温”,哪有这等名字?他试着称呼阿姐为“叶柘枝”,却被阿姐训斥,阿娘也说“你叫阿姐就好,跟着那帮看客作什么妖?”

    唱到最后两句“急破催摇曳,罗衫半脱肩”,阿姐居然胡旋起来,也不知转了多少圈,猛然来了一个侧方踢腿,裙裾飞扬,真有“罗衫半脱肩”的风韵了。

    看客们轰然叫好,阿姐满脸是笑。义父也在台旁一张桌子前使劲拍了一下界尺,大声念道:“虽无买马博金艺,要动聪明见识人!温儿啊,你且下台回一圈儿,咱们还指着各位恩官捧个钱场呢!”

    叶娘温带着轻松的微笑下台,手里拿着个陶盆,嘴里程序化的念白:

    “财门上起,利地上住,吉地上过,旺地上行,奴家手到面前,各位恩官休教空过。”

    刚才来看戏的两个女子,正好坐在第一排,叶娘温没有在意,就把陶盆伸到她们面前。

    那女郎淡淡一笑,清脆的声音里充满着不屑:

    “你这等唱法也敢收钱,却不是坏了伶党的名头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整个棚子里顿时鸦雀无声。看客们心里都明白:这是来了砸场子的了。他们抱着“看热闹不嫌事大”的心情,凝神屏气等着叶娘温吵架,生怕漏过一句,回头吹牛时不够精彩。

    砸场子这种事,哪家唱戏的没遇过?叶娘温马上笑着向女郎福了一福:

    “这位小娘,奴家走州过府,恰也得过些高人的指教,不知此地也有高人,便请阿姐行个方便,先出个标首。奴家改日定来府上请教。”

    不料女郎只是冷笑一声,向她的女伴说道:

    “四娘你听听,唱的蹩脚,口气却不小。”马上转头来盯着叶娘温,如同炒豆落在铜盘里,叮叮当当就是一顿教训:

    “你道此地也有高人,你可知此地是何处?此地是京师长安、天子脚下、知道有多少藏龙卧虎!你们这草台班子,也敢小觑京师?只说你那‘弄师子’,奴家若出了标首,岂不毁了奴这李九娘子的名头!”

    看客们一阵惊呼:“原来是天下第一名伶李九娘子!哎呀,没福听李九娘子唱戏,今天可否给小的们一个耳福?李九娘子!”

    看过砸场的,没见过这种阵仗!叶娘温也手足无措,只好忍气吞声向这位名伶解释:

    “奴家不会弄师子,适才那叫‘啭弄’,是用了薛公的《柘枝词》。”

    李九娘站起身来肆意嘲笑:

    “只有你才敢说,适才那是啭弄,奴可听不出你那叫啭弄!倒是和弄师子一个调!”

    叶娘温尴尬无比站在那里,这时听见“啪”一声清脆的界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